快捷导航
     学院新闻
我院学生在国际顶尖天文学杂志发表研究成果
发布时间:2021-12-28   浏览次数:0

近日,我院崔文元教授带领本科生孙永康、程正昊、丁若彬、彭逸江,研究生张家文、于扬、霍振燕,学院青年教师冯帅和李林林,与清华大学物理系王晓峰教授、国家天文台施建荣研究员等人合作,基于LAMOST数据,对激变变星进行了非常系统的搜寻。

研究成果于2021年12月10日在国际顶尖天体物理期刊《TheAstrophysical Journal Supplement》发表(SCI一区Top,IF=8.136)。我院本科生孙永康(已保送至中国科学院大学)和程正昊是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崔文元教授为论文的通讯作者,论文作者中的本科生均为师生研学项目“天文科研实践”的成员。该成果是崔文元教授课题组利用LAMOST巡天获得的海量光谱数据挖掘特殊类型天体的又一项重要进展,也是我校科学研究跨学科合作的一项最新成果。

由于激变变星普遍较暗,较低的光谱信噪比使特征谱线难以辨认,在加上其他信号的污染,导致一般的自动分类方法难以准确地识别出激变变星光谱。在物理学院和软件学院本科生的协作下,他们通过应用一种新的机器学习算法来识别光谱中特征谱线,结合光谱模板拟合方法和人工识别检验,在LAMOST DR6的低分辨率光谱库中搜寻到了323个激变变星,其中有52个源为首次发现,包括5个矮新星,5个类新星变星,4个磁激变变星。和此前的同类型工作相比,该方法对于低信噪比光谱的证认效率更高,可以发现更多更暗的激变变星。这一成果扩充了已知的激变变星数目,为激变变星的观测和统计研究提供了先决条件,对激变变星理论、双星演化理论和Ia超新星形成机制的探索起重要的推动作用。而基于该算法,针对其他类型特殊恒星(如Herbig星,金牛座T型星)的研究也正在稳步推进。研究工作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省“三三三人才工程”重点资助支持。

背景资料:激变变星是宇宙中一类非常特殊的天体,它们通常是由白矮星和低质量伴星所组成的密近双星系统。这类双星系统往往存在着物质转移,当伴星的物质不断流向白矮星时,会在白矮星周围形成一个吸积盘。随着引力势能的释放,吸积盘会变得非常炽热进而发光。同时由于吸积盘中存在着各种不稳定现象,这就导致激变变星的亮度会发生剧烈变化。根据观测性质的不同,激变变星还可以分为新星、矮新星、类新星变星和磁激变变星等子类。激变变星的特殊性质使其在诸多恒星物理的前沿问题研究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文章链接:https://iopscience.iop.org/article/10.3847/1538-4365/ac283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