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科研动态
【学术报告】南京师范大学何军教授:奇特强子态与强子强子相互作用
发布时间:2018-11-07   浏览次数:0

主 讲 人 :何军     教授

活动时间:11月08日15时00分    

地   点 :理科2号楼B409

讲座内容:

强子是夸克通过强相互作用形成的粒子, 是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最前沿层次。盖尔曼等人提出的夸克模型可以解释大部分强子的性质。但是自2003年起,实验上发现了许多不能在夸克模型框架下解释的共振结构,是新强子态的有力候选者。这些新共振结构,特别是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上发现的四夸克物质Zc(3900)和欧洲核子中心上发现的隐粲五夸克态,引起了物理界的广泛关注。 报告将介绍目前新强子态的实验和理论研究进展,包括我们关隐粲五夸克态的分子态解释及其隐奇异伴随态的研究;对KK*、DD*和BB*介子间相互作用的可能束缚态的研究及其与实验上发现的f1(1285)、Zc(3900)和Zb(10610)的关系等。


主讲人介绍:

何军,南京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博导。2001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 2001-2006年: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获博士学位,2006-2008年:法国原子能委员会CEA/Saclay研究中心博士后,2008-2017年: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所任副研究员、研究员、博导。自2017年起,任南京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博导。研究领域为:强子物理理论,粒子物理理论,中高能核物理理论。一直从事粒子物理与核物理理论特别是强子物理理论研究,在新强子态、核子共振态、介子光致产生过程等研究领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有国际影响的研究成果。在Physics Letter B,Physics Review C/D,European Physics journal A/C等主流物理学术期刊上发表SCI论文64篇(其中SCI一区杂志26篇,二区杂志15篇),被包括物理学最重要的综述杂志Review of Modern Physics, Physics Reports 以及Review of particle physics (PDG) 在内的学术期刊引用1100余次(据粒子物理与核物理权威数据库inSPIRE-HEP网站统计,下同),单篇最高引用125次,两个工作单篇引用超过100次,平均引用次数约17次,h指数19,并多次被邀请在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上做研究报告。为Euro.Phys. J. C,J. Phys. G等SCI一二区期刊评审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函评专家,教育部学位中心学位论文通讯评议专家,全国博士学位论文抽检评议专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面上2项、青年1项,重点子课题1项)、省部级项目3项,并参加科技部973计划项目,自然科学基金及省部级项目5项。获中国高能物理学会晨光杯青年论文奖、中国科学院院长奖、入选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江苏省“333”工程(第三层次)。